校刊《香樟树》学一点辩证的读书观(之二)-学生园地-东台创新学校 | 东台创新高级中学-(全国百强民办学校) 


校刊《香樟树》学一点辩证的读书观(之二)

发布时间:2015-12-11

浏览次数:3512

来源:本站

校刊《香樟树》学一点辩证的读书观(之二)

 

★ 少逸

辩证读书观之四:厚与薄。  

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一生读的书达几万卷。他对重要的书反复阅读,有人称赞他是“越读越厚不嫌多”。他读《资治通鉴》,读时反复翻阅,书翻的次数多了,书页都翻得发皱而变厚了。同时随读随在书上加添解释批注,补充参考资料、体会心得,这样,不仅外观上看,书变厚了,更重要的是使内容观点更充实,更有说服力,因而使书“越读越厚”了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介绍自己“越读越薄”的读书方法。他说:“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,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,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能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。”这样,边读边抛,书本越读越薄,去粗取精,去伪存真,把握要点,吸取有益的核心的东西。  

读书的厚与薄虽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读书方法,然而却又是辩证统一的。“厚读法”讲的是精读,“薄读法”说的是博览,然而又是“厚”中有“薄”,“薄”中有“厚”。大家都知道读书是为了通晓书中的内容,“心到、眼到、口到”才能强化自身的记忆。“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做诗也能吟”,讲的就是博览群书的妙用。  

辩证读书观之五:粗与细  

秦牧是我国当代知识渊博、蜚声中外的散文家。有人向他请教读书自学的方法,他打了个通俗的比方:“我用的是‘牛嚼鲸吞’法。”——“牛嚼”比喻细读,“鲸吞”比喻粗读,两者各有其用,相互结合,共为一体。老牛白天吃草之后,到深夜十一二点,还动着嘴巴,把白天吞咽下去的食物再次“反刍”,嚼烂嚼细。我们对精读的书本(文章),也应该这样反复多次,嚼得极细再吞下。有的书,开始读时,先大体吞下去,然后和牛“反刍”一样,分散仔细研读体味。这样,再难消化的东西也容易消化了。只有消化了才能吸收,学习知识也这样,只有理解透彻了,才能为我所有、为我所用。  

秦牧主张,“鲸吞”与“牛嚼”必须有机结合,二者不可偏废。既要大量地广泛阅读各种书籍,又要对其中少量经典著作反复钻研,细心品味。“鲸吞”与“牛嚼”既对立,又统一,将粗读与细读有机结合起来,方能达到知识上的博与专。   

辩证读书观之三:快与慢  

时代在进步。古人说:皓首穷经。今天皓首焉能穷经?据当代学者拜因豪统计:“今天一个科学家即便日以继夜地读书,也只能阅读有关他自己这个专业的世界上全部出版物的百分之五。”为了适应新的情况,一目十行,快速读书已成为今天必须掌握的一种读书方法了。  

据证明,快速读书是能做到的。只要抓住文章的筋骨脉络,一段一层地读,迅速掌握各段各层提纲挈领的观点,略去分析引例论证的过程;居高临下,一览便知文章主旨。就像雷达扫描一样搜索文章新奇独特的见解,把推出新奇见解的过程,先搁一边;如果有可取价值的地方,再放慢速度,品味咀嚼,寻幽探微,就能既精又快。陶渊明“好读书,不求甚解”,其实是不拘泥于一般的咬文嚼字,而是撮其神韵,撮其实质。诸葛亮也是这样,他与徐元直、石广元、孟公威一道读书,“三人务于精熟,而亮独观其大略”。因而诸葛亮比他们三人略胜一筹。列宁读书就快得惊人:“他惯于一目十行,迅速地抓住整段整页意思。”  

因此,读书当根据不同文章,双管齐下。既可以从字词入手,一字一词地熟读精思,细嚼慢咽;也可以从篇章段落入手,做到一目十行,一览便知,提高读书的速度和效率。不过,由慢到快,也有个循序渐进熟能生巧的过程。





苏ICP备11081810号 © 1999—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雏阳投资·创新教育集团 校园欺凌举报电话:0515-85235953
校址:(上海总部)上海市闵行区中春路8633弄15幢   |  (东台校区)小学、初中:江苏省东台市金海西路99号 高中:江苏省东台市万泉路199号   |  (昆山校区)江苏省苏州昆山市新开河路2号   | (上海校区)上海市金山区松隐大街100号

www.4355.com www.4355.com